美國退休年金保險免費報價 美國退休金報價

中美貿易「暗戰」百日

Posted by

強手之間的對決往往功在場外

7月6日,美國對華340億美元商品加征25%關稅,中國的反制措施隨即生效,這只是這場規模空前的中美貿易戰的結果之一。

從今年3月23日特朗普對華「宣戰」到雙方相互叫陣,從一起坐在談判桌上到現在正式「開戰」,這場擴日持久的貿易戰已經持續了103天。

在過去的100多天里,作為世界上第一第二的經濟強國,中美之間有明面兒上的唇槍舌戰,也有背地裡的角力,這遠比結果本身更值得關注。

其實,這是一場預期中的戰事,中國經濟的快速膨脹,已經讓美國感覺到了威脅,而近一兩年,國內很多「專家」過度膨脹,「中國第一」論甚囂塵上,加劇了美國的恐懼。

很多人用貿易保護、民粹主義、貿易霸權、國運之戰等名詞來形容這場貿易戰,但我覺得都不能準確概括這場貿易戰的本質。

關於本質,恆大研究院院長任澤平的分析一語中的。「美方認為中國是政治的威權主義,經濟上的國家資本主義,貿易上的重商主義,國際關係上的新擴張主義,這是對美國領導的西方世界的全面挑戰。「

比如,中國經濟崛起挑戰美國經濟霸權,中國進軍高科技挑戰美國高科技壟斷地位,中國重商主義挑戰美國自由貿易,中國「一帶一路」挑戰美國地緣政治,中國發展模式挑戰美國意識形態和西方文明。

所以,從本質上來講,中美在經濟領域必有一戰,但沒想到來的這麼突然,這麼快。

 試探 

今年3月23日,特朗普在白宮正式簽署對華貿易備忘錄,當場宣布,將有可能對從中國進口的6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併購。

當時有一段視頻,特朗普顯得很「委屈」,大概意思是中國在中美貿易中佔盡便宜,中國公司還從美國獲得了很多技術,總之是美國沒撈到什麼好處。

對這個結論,中國顯然是不認可的,商務部第一時間做了回應,認為美國對中國的巨額貿易逆差不是中國單方面造成的,還有美國自身的問題(過度消費)。

此外,中國還組織媒體(官媒為主)和專家進行了有規模的輿論反擊,重點指出美國發動貿易是不得人心的,不僅傷害中國利益,美國人民也是不會答應的。

不過,這些「輿論干擾」似乎沒起什麼作用。

一周後的4月3日下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其網站公布了長達58頁的對華徵稅建議清單,包含大約1300個獨立關稅項目,建議稅率為25%,總額涉及約500億美元中國出口商品。清單的內容主要涉及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術、機器人和機械、醫藥等行業。

看完這個清單後,很多人恍然大悟,原來美國來者不善,主要目的是為了打擊「中國製造2025「相關產業。

為了達到「同等規模同等力度」的反擊,中國在第二天(4月4日)就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汽車、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征25%的關稅,額度也是500億美元。

按照當時官方媒體的說法,「打蛇就要打七寸」,所以大豆自然成為首選,大豆是中國從美國進口的第一大農產品,美國的大豆種植區也是特朗普的票倉。

但說實話,對大豆加征關稅對中國相關產業也是有影響的,於是中方採取了兩個措施:一是擴大從巴西、俄羅斯等國的進口,儘管價格高於美國大豆,但為了貿易戰,就不能單純從經濟方面考慮。

另一個措施是號召東北農民擴大大豆種植面積,提高大豆種植補貼。以前,東北一直是中國大豆的主產區,但90年代初,在美國大豆的衝擊下,東北大豆種植面積銳減。

以上算是中美貿易戰的試探階段,這個階段中國沒有示弱的意思,美國也看清了這一點,這為後來雙方繼續喊價奠定了基礎。

 喊價 

4月5日,特朗普要求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考慮對中國商品徵收1000億美元額外關稅。這標誌著中美貿易戰進一步升級。

對此,國內官方媒體在報道中用的詞語是「變本加厲」,意思就是說美國得寸進尺,有點不識抬舉。

同時,商務部也在第一時間做了回應,中方的立場是「我們不想打,但不怕打」。中方將奉陪到底,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必定予以堅決回擊。

這個表態成為後來雙方多論「喊價」時中國的基本立場,意思很明白,只要美國不打,我們也不打,言外之意就是希望美國不要再漫天要價。

中國一方面在態度上表現的足夠強硬,另一方面也表現出了足夠的誠意,4月初,中國在博鰲論壇上的表態成為一個明顯的轉折點,之後,中國還宣布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開放政策。

中國給的這個「台階」,美方也順利的找到了,特朗普隨後表態:「我不會稱之為貿易戰,因為這真的是一場貿易談判。」

特朗普還說,如果中國願意進一步向美國產品開放市場,兩國就有能力免打貿易戰。

不過,意外的是,4月16日,美國商務部突然下令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出口電信零部件產品,期限為7年。

這是「喊價」階段美方唯一付諸實施的貿易制裁措施,現在來看,美方主要是想告訴中方,美國不是說說而已。

對於制裁中興,商務部當時做了象徵性的回應:「將密切關注事態進展,隨時準備採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談判 

在上一個階段,雙方的較量比較複雜,虛虛實實難以捉摸,但主要的目的就是試探對方,找到對方弱點,好在談判桌上爭取到對自己有利的結果。

04月21日,美國財長姆努欽表示,考慮去中國就貿易問題進行談判,並對兩國未來達成協議解決爭端的可能性持「謹慎樂觀」態度。

商務部也做了禮節性的回應:中方對此表示歡迎。

從這個回應看,中方當時抱的希望可能並不大,因為在「喊價階段」,美國並沒有表現出要談的誠意,但美國要談,中國也不能拒絕。

5月4,中美第一輪貿易磋商在北京結束,一共談了兩天,達成了比較粗略的共識:發展健康穩定的中美經貿關係對兩國十分重要,雙方應致力於通過對話磋商解決經貿糾紛。

過了十幾天後,5月16日,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率領中方經貿團赴美進行第二輪談判,和第一輪相比,成果比較具體,談判周期也比第一次要長。

5月20日凌晨,中美在華盛頓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一共有六條內容,我之前做過詳細的分析,具體可以看《中美貿易戰「暫停」,誰是最大贏家?》。

總體來說,中國已經表現出了足夠的誠意,比如「將採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的進口、中方將推進《專利法》修訂等。

另外,中方也在營造積極的輿論環境,盛讚聲明對中美兩國的重要意義,《人民日報》發布的《擴大進口有利於民生福祉》一文稱,我國主動擴大進口,有助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就在一切要按照中美預想的結果發展的時候,5月29日,特朗普突然變臉,白宮發布聲明稱,美國仍將對500億中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稅,具體商品清單將在6月15日公布。

當日深夜,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發表聲明:我們對白宮發布的策略性聲明既感到出乎意料,但也在意料之中,這顯然有悖於不久前中美雙方在華盛頓達成的共識。

從聲明內容看,有三個關鍵信息值得注意:

1、將白宮的聲明定義為「策略性」,言外之意就是美國還想繼續談,只是又開始「要價」了。

2、「出乎意料,但也在意料之中」,前者為真,確實有些出乎意料,後半句主要是為了安撫情緒。

3、安撫情緒的還有另外一句「無論美方出台什麼舉措,中方都有信心、有能力、有經驗捍衛中國人民利益和國家核心利益。」

從後來美國的舉動來看,中方的預估還是正確的,第三輪談判之前,美國要給中國施壓,迫使中國作出更多讓步。

6月2日至3日,劉鶴帶領中方團隊與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帶領的美方團隊在北京進行了第三輪磋商。

和在美國談判的議題差不多,美方的核心關切依然是:1、擴大進口;2、主要進口能源和農產品;3、擴大開放;4、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6月7日,中國商務部發言人表示,中國將履行在華盛頓達成的共識;而本次中美經貿磋商的細節尚待雙方確認;中國不希望中美貿易摩擦升級。

從這個表態可以看出,談判實質性進展不大,共識是有了,但是在一些細節問題上,雙方還是沒有談攏,而美國關心的就是細節性問題。

 開戰

6月15日,美國政府發布了加征關稅的商品清單,將對從中國進口的約5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的關稅,其中對約340億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實施加征關稅措施,同時對約16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開始徵求公眾意見。

同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其中對農產品、汽車、水產品等545項約340億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實施加征關稅,對其餘商品加征關稅的實施時間另行公告。

這意味著中美之前的談判成果被付之一炬,雙方的貿易戰正式開打。後來,美國還威脅將制定2000億美元徵稅清單。

對此,中國一方面堅決回擊,將採取數量型和質量型相結合的綜合措施反制,同時極力避免貿易戰真的開打,比如在多次表態中都用了「不得不」。

7月5日消息,海關總署又強調了一遍,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措施將在美方的加征關稅措施生效後即行實施。意思就是,只要美國不開槍,我們絕不開槍。

但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一切都是徒勞。

美國時間周四午夜(北京時間12:01),美國宣布對340億美元中國進口產品加稅措施生效,按照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之前的「設定」,中國對美的報復行動也同時生效。

至此,中美之間的貿易戰正式「開火」,中美之間的進出口都將受到很大影響,上周五疾馳在大海上的peak Pegasus號和中興通訊更換高管團隊都是最好的註腳。

另外,在這場貿易戰中受「重傷」的還包括美國的大豆農場主們、飛機製造商們、石油巨頭以及中國大大小小的企業。

其實,貿易戰所有的負面影響在過去的100多天就開始顯現,很多被裹挾其中的人或公司都被衝擊過一輪了,「傾巢之下,安有完卵?」

以下是2018年前5個月中國對美進出口額。

從圖上可以看出,從3月份開始,貿易戰的陰霾就已經開始影響中美貿易了,中國從美國的進口額3月份就開始下降,環比來看,降幅雖然不大,但趨勢已經比較明顯。

下圖是2018年前5月中國對美進出口增速情況,這幅圖比上面的圖更清晰了反應了中美貿易受到的影響。

從上圖可以看出,從3月份開始,不管是進口增速還是出口增速,都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其中3月份進口增速只有2.3%,之後出現了小幅回升,但仍然處於低位。

海關總署7月4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對美出口增長5.4%,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13.9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對美出口增長3.8%,增速下降23.8個百分點。

很明顯,中國對美出口增速顯著放緩,一方面可能和經濟大環境不好有關,但貿易摩擦的影響也非常大,很多貿易商為了規避風險,主動減少了進出口。

現在來看,中美雙方對340億美元進口商品互相加征關稅只是「貿易戰」打響的「第一槍」,以後的規模可能還會加大,中美貿易受到的影響可能會更大。

 

本文由真話財經(ID:zhenhuacaijing)原創

您的評價?請點擊星標評分
[總票數: 0 平均分: 0]

更多線上講座和新產品專欄

Invalid email address
本站使用了Cookie,點擊加入按鈕表示您已同意 隱私條款服務協議
美國保險產品中心保險產品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