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退休年金保险免费报价 美国退休金报价

低风险资产时代,你与美国保险只差了一张飞机票

Posted by

导言

一般人在想到投资的时候,脑海里往往跳出两个概念:一个是复利增长(长期稳定回报,小雪球变大雪球),一个是高回报率(短时间内零和游戏的赢家,多赚市场便宜)。

复利增长和高回报率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实是相互矛盾的,很难在单一的投资对象上同时实现。因为市场长期有自我平衡的能力。盛极必衰,否极泰来,暴利的热点总是在转移的。

然而大部分人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这两个本应对立的对象当作一回事。往往顾此失彼,即使短期真的谋得暴利,也很难长期保持。

Growth-share

今天讨论的新概念是能实现复利增长的“低风险资产配置”,以及实现的绝佳途径。

低风险资产,是这个“昂贵”金融时代的下一个热点

这个时代似乎什么都越来越贵学费,医疗,甚至最新的Iphone10 ,也从初代Iphone上市时候的4000rmb 涨到了超过一万一台。十年价格翻了一倍不止然而,买Iphone的人越来越多了,花得起钱的人越来越多了。因为比物价涨的更多的,是我们的投资资产。

金融界有这么一句玩笑话,说当今世界最大的两个泡沫:一是中国的房价,二是美国的股价。多年前黄浦江“汤臣一品”顶级住宅10w一平米让世人乍舌,现在10w每平方米/价格已经稀松平常。而反观美国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几大巨头IT公司涨幅其实远高于中国房价。次点的如微软这种稍欠新意的老牌企业,也是6倍涨幅。如果苹果,亚马逊,谷歌这种更是10倍以上飙涨。要知道这些蓝筹股票在美国但凡是个综合基金都不敢不持有。富裕的可是每一个美国老百姓实实在在的退休账户。

可怕的不是价格本身,而是增长速度。抛开各种深奥的分析不谈,只谈基本面:人类社会再勤奋再聪慧,也不可能以如此吓人的增长速度来持续提高生产力。如果可以,那么过不了几十年人类的生产力恐怕可以移民外太空了。而经济体本身一旦增长超过了生产力的增长速度,迟早会回调。不但会回调,还可能矫枉过正。到那时人们才发现,抛开科技的进步,原来这个这个经济时代和过去的经济时代没什么本质不同。只是自己又不知不觉狂热了一把。

投资之道,最最核心的就是控制风险。当市场普遍处在低谷的时候,高风险资产必然会大行其道–其本质就是适当释放风险换取高额利润。而当市场越来越昂贵时,低风险资产慢慢登上舞台,控制风险来控制未来的损失,你在熊市每少亏一块钱,都会在未来的牛市周期中转化成利润。

“低风险”,并不意味着“低回报

“低风险资产”,特指理论风险低于市场大部分投资产品,实际风险在过去历史中几乎从未亏损过的资产配置。比如说,把钱放在银行里就是一个低风险配置。虽然说银行理论上也可能倒闭,但是国有大银行在历史上从未倒闭,真的到了倒闭那天你那点股票房产也早已一文不值。

国债,特别是美国国债又是另一个例子。如果你单单持有国债的ETF(基金),那么风险并不低。因为它也会按照市场供需涨跌(特别是股市气势如虹的时候,债券短期常常走低的)。但是如果你在美国国债发行起就持有,一直到兑现日期兑换。那么年利息是有保障的。除非美国政府破产,否则没有其他任何风险。真到美国在政府倒台那天,恐怕考虑如何在战乱中活下去比较实际。

风险控制本身和回报率没有直接关系。之所以给人感觉“低风险”一定会带来低回报,是因为大部分人接触到的控制风险的方式简单粗暴。比较常见的控制风险的方法有两个:

一是通过降低回报率直接降低风险:比如原本100%的股票账户,为了控制风险换成25%股票,75%现金。次贷危机再现,市场跌40%,别人血亏寻思着跳楼,你只亏10%仍旧谈笑风生。但是如果今年市场涨了20%,那你也只能涨5%加一点银行利息。

二是公司投资赚大头,分红给你赚小头。比如分红式保险,保险公司在盈利的基础下,会分一点红给它的客户。一个公司常年持续盈利已然不易,分红即使过往不错,也不能保证未来几十年如一日那么好。

那么,有没有既可以控制风险到理论低水平,又不以牺牲大部分利润为代价呢?答案是有,在美国还不指一种。

比如,当投资人每年对投资提取比例做一个限定之时—投资公司容许在投资人自由选择基金的同时,每年给予最低回报率的保障。原因是投资公司有不同年龄客户的大量账户,只要最低保证回报率和取钱比例低于美国股指的历史回报率,这样的保障对公司几乎没有风险。但是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个人风险就这样被大众所承担了。换句话说,当个人投资时,因为个体回报率一半几率会高于美国股市平均回报率,一半几率会低于平均回报率。随着年岁增长和资产增多,不得不降低回报求安稳。而当大家在不同年龄阶段把各自的账户合在一起,就不存在年龄和资金量的风险了—都可以拿到平均回报率。

另外一个控制风险的方法是指数链接。通过债券和期货相结合。债券投资保底,期货投资冲利润。能够做到在一定范围内投资对象随着市场增长而增长,但是在市场下跌时又零风险不亏损。

以上两种方法,特别适合一些资金保有量巨大的金融公司操作。而这其中,美国的年金公司和保险公司又首当其冲。因其退休金管理,和保费担保原本就需要这些公司实力雄厚,有巨额资金储备。天然的实力优势,加上市场良性竞争。如今美国最优秀的指数型保险公司已经可以把年化回报率做到7-11%不等。不仅大大高于分红型保险公司,而且其表现取决于市场的一贯历史表现和优化的算法模型,和公司本身盈利能力无关。更加客观,实际风险更低。

最后,“低风险配置“并不仅仅是熊市的时候才需要。当我们资产越来越多,年纪渐长,精力减弱的时候,无需主观管理的低风险资产就越发变得越来越重要与不可或缺。讽刺的是,当我们头脑和精力减弱的时候,恰恰是我们最需要稳定且尽量高回报率的时候– 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往往资产最多。

美国保险,“低风险配置”的绝佳工具

复利投资,字面意思就是“连本带利,年复一年”的投资。时间跨度至少几十年,又要“连本带利”的全力以赴。光看回报率不足以把风险降到最低。而美国保险除了回报率的优势,还有几个最重要的优势,分别如下:

资本优势,品牌和规模

08年美国金融危机,倒掉的公司何止千百家。当时雷曼兄弟(老牌基金公司)和AIG(一家比较大的保险公司)都面临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最终美国政府弃车保帅。保住了AIG而舍弃了雷曼任由其破产。可见保险公司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更不用说更多实力远超AIG的美国老牌保险公司,很多甚至已经到了不能倒(toobig to fall)的地步。反观目前市场被炒得火热的IT巨头,虽然现在一片兴兴向荣,但是IT行业更新迭代快的天然属性决定了公司更新换代也是非常快的。曾经的蓝色巨人IBM被巴菲特都看好,然而金融危机以来涨幅还比不上平均股指。

并不是说当红炸子鸡不好不能投,而是对于长达几十年的复利投资,市场热点太不稳定—投资目的不同,不是一回事。

费用更低,投入更低

如果说保险公司的最大风险,除了公司倒闭,就是费用了。而费用又是依照国家常驻人口的平均寿命决定的。中国内地污染严重,人均寿命远不如发达国家,甚至不如香港。因此才有了香港保险比内地保险便宜1/3,美国保险又比香港保险便宜1/3之说(详细分析)。

除了寿命,决定费用的还有保险公司的承诺。一般来说,如果承诺是保险公司承担的,那么再小的承诺也会比较昂贵。因为保险公司为了给客户这个承诺需要客户投入更多的资本来保证最坏的情况发生,还要保证公司自身有利润。这就是为什么分红型保险公司的产品普遍较贵,且不会给出费用明细。不是因为这个公司有多坑,而是因为其分红模式决定了需要足够的投入来保证较小的收益。如果承诺是市场一贯的表现决定的,那么费用会较低。因为保险公司并没有承担额外的风险。但是把风险推给市场并不意味着风险会因此变高。要知道,美国市场建立以来,涨幅最大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不是哪家独立公司,而恰恰是市场本身。

汇率风险,可能是你不曾想到的

全世界的货币都在不断贬值,只有速度快慢而已。而美元作为全世界其他货币的比较标准。其汇率稳定性是无法取代的。很多中国客户纷纷去香港购买香港保险,除了回报率更高,承诺更有保障意外,“美元结算”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既然如此,在美元的出生地美国配置资产岂不更加一劳永逸。

综上所述,虽然都叫保险,但是美国保险和国内的保险从回报率,风险系数来说,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投资品种。

美国保险,不是只有美国人才能买

美国保险有那么多优势,那么为什么没有火起来?事实上,美国保险业长期处在“闭关锁国”的状态 —— 并不向非本国常居人口提供保险服务。对在美国资产,收入也有诸多限制。

但是这一状况在过去几年已经发生了改变。

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经济体的崛起举世瞩目。美国的保险公司也与时俱进,越来越倾向于向国外客户提供和本国居民一样的服务。过去大家普遍认为的申请美国的不肯能已经变成了可能。申请的要求艰难变成了越来越容易。甚至只要一张旅游签证,一些中国的资产收入证明,就可以在美国本土申请到大公司最有竞争力的保险计划。

而离中国最近的美国本土关岛,离内陆的距离比离美国大陆还近。美国保险的购买难度,并不比港澳的保险大多少。只可惜知道这一趋势的经纪人还很少,连很多香港号称可以做美国保险的经纪人都不甚了解。

美国保险,和你的距离仅仅是一张短程机票

您的评价?请点击星标评分
[总票数: 4 平均分: 5]

更多线上讲座和新产品专栏

Invalid email address
本站使用了Cookie,点击加入按钮表示您已同意 隐私条款服务协议
美国保险产品中心保险产品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