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首先,我个人是不认同这样的操作,先暗示401K的风险,然后放大401K的缺点,直接定性为一个靶子,然后开始围殴。
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有点过于片面化,一上来就贴了“好”和“不好”的标签,然后把401K和人寿保险放在了对立面,也输出了一种“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感受。
我认同文中事实部分的观点,也支持人寿保险,但我个人认为有更好的方式来推广理念。
寿险指南:所以,你不觉得401K会成为退休后的税务雷区吗?
JT:401K,和人寿保险保单又并不对立,都是我们每一个家庭在美国进行退休收入规划时的金融工具,适用于不同的华人群体,不同的阶段,也各有优缺点。
其次,无论是401K,Roth IRA,还是IUL,这些工具都是用来给公众提供对退休的信心,以及对退休后生活的保障。作为专业人员,我们的任务是帮助有需求的公众,了解相关知识和美国社会制度,结合自己的情况,正确选择和配置这样的“金融”工具,帮助人们树立对退休生活的信心——而不是抛出“恐慌性”问题,营造紧张感,然后再献上“解药”。
寿险指南:所以,401K会很影响退休后的收入么?
JT(笑):躲不开啊。这个提问我该怎么回答呢?我个人的体会是,如果你的目标只是领社安退休金,从401K提取的收入,可能会让你的社安退休养老金被部分课税。但这是建立在退休后总体收入数字超过一个水平线基础上的,税收也是一个合理的水平。
因为收入的正常增长导致的纳税,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就变成了雷区。这篇文章也是一来就抛结论,并没有提供实际的数据支持,说明这个税收的具体程度。
我用efile跑了一个案例,如果在2019年一对67岁的退休夫妻,一年的社安养老金是$3万,那么他们无需交税,如果他们从401k中提取额外的$3万,成为收入,收入$6万后,那么需要交税$3627。这是没有计算任何其他抵扣额度的情况,看着数字的时候,心里觉得原来不是那么地吓人。同时,401K这类账户在存钱进去的时候已经享受过一次税收减免了。就这个数字来说,我个人觉得相当公平。
我自己也跑了一次401k和Roth的账户在退休时提取的金额对比,一切取决于退休时候的税率并因人而异,这么简单的对比没有太大意义。
这篇文章只是说免税好,我举双手双脚赞成,免税的工具比延迟交税的工具好。但全文只是介绍了可以免税的工具,并没有拿出数字具体说明401k收入对退休后的影响程度,就下了结论,似乎交$1块的税都是不对。
其次,如果交税是因为收入的增加,收入增加这是好事情,怎么就成了风险呢?
不过话说回来,我认同文章中涉及人寿保险的部分。
寿险指南:你说你认同人寿保险,这是什么意思呢?
JT:我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可以举个例子,如果我只持有401K账户,到我宣布退休的时候,假设里面有$100万美元。
这时候如果遭遇了2008年那样的金融危机,股市暴跌50%,401K退休账户里的钱只剩下了$50万美元,而这一年我退休了,必须需要$5万美元生活。如果让我这时候从这$50万里面掏出$5万美元生活,我辛苦一辈子积攒下来的钱,在一年之内就少了$45万。这种市场情况在历史上已经发生了几次了,如果我自己遇上,我心会不甘。
但如果我们从风险防控和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我在拥有401K账户的同时,还持有人寿保单账户,两个账户各自有$50万。当市场风险变成现实时,我就有了应对这个风险的选择——我立刻停止或最小化从401K账户里提取现金,转而从人寿保险账户中向自己“借贷”$5万元供自己生活——401K账面价值减半,但是等到第二年经济恢复,股指上升,401k的账面价值又会慢慢回来。
同时,由于指数型保单的功能特性,在第一年保单的现金值账户并没有跟着下跌50%,而是进行了保底,当年账户价值没有损失。
然后,由于指数型保单的“复位”功能特点,如果第二年市场只涨回一半,但人寿保单账户立刻开始享受上涨带来的收益,并可对冲“借贷”产生的当年利息。
因此,401K账户和人寿保单账户,对我来说,是对退休收入的风险进行管理的极佳搭档。
寿险指南:那这样的话,为什么不直接全部配置人寿保险账户呢?
JT:刚才也有说,401K和人寿保险保单属于不同的金融工具,适用于不同的群体,不同的阶段,也各有优缺点。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我也不建议只将一张人寿保单作为退休的唯一免税收入方式。这跟只把401K作为唯一退休收入方式的风险是一样的——如果从保单中提取免税的钱过多,一旦市场长期遇冷,保单会快速消耗掉现金值,保单现金账户值和身故理赔金额,就会向08年金融风暴的401K账户一样,面临缩水。
归根到底,重点还是满足风险管理的需要,为自己加打造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
寿险指南:所以你的结论和建议是什么?
JT:市面上有很多关于401K,IRAs,人寿保险,地产投资,证券直接投资孰好孰坏的对比论战,彼此各持一词。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在争论“好坏”上耗费精力。
我的结论是,面对这些工具,都不是二选一的问题——有一个工具肯定比没工具好,一个能充分发挥功效的工具肯定比一个配置设计并不合理的工具好。
在掌握各个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这个前提下,它们都很好,但是它们不一定都适合你的实际情况,比如性格,家庭收入现状,风险和财产管理规划等等。都说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有多个工具组合对冲互补,抗风险能力会更强。
以上是我个人的经验心得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全文 完)